滨州壶友王德员的紫砂故事

在滨州供电公司,说起变电运行工区职工王德员,大家都知道他近几年比较忙。原来是紫砂壶收藏丰富起了他的业余文化生活。200多件藏品,不但妆点起了自己的家庭藏馆,而且从买壶、藏壶,逐渐成为了开壶、养壶、悟壶的“壶专家”。

一见钟情 爱屋及乌

说来偶然,2004年,王德员在淄博学习期间,一次课余与朋友逛街,地摊上的一把王寅仙的曲壶吸引了他的眼球。把玩间,竟然爱不释手,让他一时间着了迷。现在,他不仅收藏紫砂壶,而且还收藏普洱茶和茶宠。一把壶,从此拉开了王德员的收藏史。

“这搞紫砂壶收藏,就好比是酿酒,时间愈久愈有味可品。”谈起6年多的紫砂壶收藏,王德员显得有些陶醉。侃侃而谈,倒是颇有些专家意味。据王德员讲买壶是收藏的第一步,也是收藏的关键点。因为要想选一把好壶,首先要有丰富的鉴别经验。

一是甄选,避免买到仿冒品;再是求疵,不能让瑕疵遮眼,而鱼龙混珠。选壶要先外观其行。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咀和壶把的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因为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咀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第二功能是欣赏。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再是要有“金玉其外”的感觉,起码要看着顺眼。买壶时可以先拿起壶把用手指按住盖,感觉是否舒服。且其余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就会烫手。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

说话间,王德员从藏品中拿出一把壶,掀开壶盖又为笔者讲解起了选壶的第二步“内秀其里”。要检查盖子上的通气孔是否通畅,嘴管内的通水网眼有没有堵塞。把壶身托于掌心,用盖珠轻敲壶身,听听声音是否清脆。如发哑声,证明壶体有暗伤。以手指插入耳把圈内,试试端举起是否顺手。最好能试一试水,看看有无滴水涎水现象,如果水倾如柱、无声者即为上品。如果这样一个“体检”流程顺利走下来,无论是不是出自名家之手,都能称得上是一把好壶了。

鉴赏把玩 学有小成

“紫砂壶的挑选固然重要,但是开壶更有讲究”。王德员顺手轻轻拿起一把扁鼓壶,给笔者又讲起了开壶的知识来。

在外行人看来,紫砂壶的收藏不过是把形态各异的壶囚放在橱架上而已。然而,王德员却把每一把壶都看作是一个“生命体”。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将壶盖与壶身分开,放入洁净、无油污的凉水锅中,将锅置于炉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1小时后关火。目的是通过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新壶经过开壶程序后,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这是曼生十二式、这是僧帽壶、这是缀球壶、阴阳八卦壶、一捆竹壶……”。在王德员的指引下,走进他家的小客厅。笔者好像置身于一个紫砂壶的小小博物馆,真够让人欣赏一回的了。据王德员讲,这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一把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壶的名字竟然由9个字组成——叫“龙凤阴阳八卦一捆竹”,壶钮是阴阳鱼;壶盖上刻着八卦图;壶身则由“八八”64根竹子合围而成。最津津乐道的是一把装有红木把手的“唐羽”,此壶不但小巧,而且别致。据说源自于唐朝的一种舞蹈道具。几乎是每一把壶,王德员都能讲出一个典故来。为了了解紫砂壶,王德员专门买来专业书籍悉心研究。上班时间忙工作,下了班就忙学习、忙收藏,所以王德员现在的生活非常丰富。

养把好壶 品味人生

紫砂壶的使用过程,也就是养壶的过程。王德员认为养壶,要有闲、有心。因为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涵香纳味,并使紫砂壶焕发出其本身浑朴的光泽。

据王德员介绍,新紫砂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而紫砂壶中的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水,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紫砂壶的结构通透。说得起劲,王德员干脆现场演示起养壶过程: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这样就是“润壶”了。如果经常这样,就能养出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

养壶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水汽,让茶油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也就润滑了。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否则,相互混杂就没有个性可言了,养出来的壶的品性也就不高雅。

在王德员看来,养壶就是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用手或毛巾之类的柔软织物摩挲的过程就是和壶的沟通过程,日久它便能闪烁出五彩纷呈的光华。在养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自来水则因为含有漂白粉的气味,会破坏茶香的醇正。滨州地处平原,没有天然泉水,所以每次外出踏青游玩,寻泉觅水就成为王德员首要的任务。

通过几年来的养壶经历,让王德员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

紫砂大师张顺法和他壶的故事

自古茶不离壶,而壶则是紫砂为上。宜兴红茶和宜兴紫砂相得益彰,携手从明朝一路走来已经五百多个年头。

宜兴紫砂,向以其特有的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工艺形象,让所有爱茶人折服,文人倾倒。宜兴紫砂,价同金玉,又胜过金玉。明人周高起就曾在《阳羡茗壶系》感叹: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的“五色富贵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宜兴人,历代名师辈出,直至今日,紫砂技艺更是日趋完美,精妙臻美。

张顺法就是其中至为优秀的一位,虽然他的祖上并非名声显赫的制壶大家,因为爷爷和父亲都以陶为业,生长在这种环境,自然耳闻目染地接受了陶艺的熏陶。19岁那年,他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紫砂大家李碧芳为师,踏上了紫砂艺术之路。

恩师李碧芳的悉心教导,为他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李碧芳是现代宜兴紫砂名家朱可心的得意之徒,技艺全面,工艺娴熟。她所制的壶运线流畅,寓古朴、端庄清秀于一体,形神气韵兼备。张顺法从恩师身上得到最深切的教诲,就是创作必须来自生活,同时又不能拘泥于生活素材,才能使作品蕴含丰富的意味。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这个理念一直陪伴了张顺法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厚积而薄发,他的作品逐渐被认可,作品“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和“茗香壶”等作品先后斩获各项大奖,作品也在港台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已是国家级工艺师的张顺法,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年只创作两件作品,目的还是少而精,有些作品甚至还要数年的酝酿才能完成。在他看来,必须是完美体现自己的构思,使创作理念得以立体呈现,再加上藏家和社会的认可,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张顺法认为: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是指工艺的精致细腻;气,即气质,壶艺所内含的本质的美;神即神韵,令人意会到美的韵味。能在这几个方面融会贯通,才能算得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张顺法所作的壶,充分表达出一种解读整齐的律动,合理协调了各种造型因素的关系,运用得当,强调局部服从整体,个性融于共性,以达到整体之美。成功的创作首先必须要抽象,取之于具象,而又提炼于具象。过于拘泥于具象,则会限制了想象的空间。其次,成功的创作又应该是有新意的,里面蕴含着气度和韵律的把握,整体结构的协调,同时又能把各色紫砂泥的颜色和质地都充分展现,不一定要追求妍丽的色彩,而表达出平朴高远,才是紫砂壶不可言传的奇妙之处。

张顺法的紫砂壶创作,包括了五个阶段。首先是构思,在头脑里不断对创作设想进行否定和完善,然后将想法付诸图纸,在纸上用线条予以表达。先制作一个小的实样壶,从平面的图纸转化为立体的表现。烧制完成,更要观察整体的形态,看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否在形式上全部到位。因为紫砂壶除了艺术上的观赏价值,优良的使用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都是必须考量的。最后才是泡茶进行总体的检测,这样创作一把壶要经过五次以上的逐步修改和提炼,才能最终定型。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紫砂艺术作为世界独有的中国属性的艺术,与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书画有着同工异曲之妙,既严谨又有无限的审美意趣。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代得清楚清晰。张顺法深谙多样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所以极其注重大小、方圆和宽窄之间的形的变化,在布局上又强调呼应、虚实和开合的变化,适度变化协调。在张顺法看来,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也应符合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世脱俗”。

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年轻人更趋向于眼前利益,比如获取一个证书,或者靠做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静下心来去下苦功。而这一切在张顺法看来,实在是忧心的,更是无奈的,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一把壶,不断求精求进,让每一件作品对得起收藏的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善于创新,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张顺法壶艺创作的最显着特色。任何艺术的创作其实都是一种表达,他创作的“二泉壶”,就是他这一特色的唯美体现。该壶的形式颇为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扁圆的壶身温润饱满,壶嘴有两个孔,以点染“二泉”之意。倒茶时两孔同时出水,似两股泉水,仿佛流淌出美妙绝伦的“二泉映月”的韵律,最终“二泉”的出水汇成一股,居然丝毫没有偏差,让人不由得惊叹!这把壶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这是对张顺法艺术创作的最佳认定。

林语堂曾经说过: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紫砂已深入张顺法的人生,如影相随,成为不能剥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中辛苦,张顺法实为陶醉其中?

结语:你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紫砂壶,它可是每位紫砂大师的尽心之作,它们背后都是有一段故事的。大师对它们的壶更加注入了很多感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紫砂情缘。每一把紫砂壶都是有它的故事的,紫砂大师在制作壶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紫砂收藏大师准备收藏一把壶的时候,需要看的也是非常多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紫砂大师的紫砂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