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焐灰?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焐灰的作用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在第一次烧成是有氧气氛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Fe2O3),呈现紫、红色,而在焐灰则是缺氧状态下(还原气氛)烧成,铁元素在缺氧状态下,在木炭粉(元素C)发生反应碳元素(C)结合了氧化铁(Fe2O3)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铁(Fe2O3)也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
综上所述,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 被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焐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
2.紫砂泥到底是什么?
制作紫砂壶的原料是产自宜兴的一种特有的陶土,形成于2-4亿年前。
紫砂泥是夹生在陶土矿中随着陶土一起被挖掘的,其原生态与常见的胶泥、黄土不同,杂生在深埋于岩石层的天然矿石之中,成片状结构,被称为泥中泥、岩中岩。
因为紫砂泥杂生在矿石中,所以需要被分烧、加工才能作为制陶的原料使用。在很早的时候,紫砂泥很可能作为杂质被丢掉,或者混杂在其它陶土中被用来制作粗陶,直到明代万历年间,紫砂泥才正式被分离出来。
组成紫砂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组成属于黏土-石英-云母系。经过加工的紫砂泥熟土中含有较高的铁量与石英砂,可塑性非常好。干燥后收缩率小于8%:烧成范围大,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等化学成分。它所含有的这些化学成分合理的配比和组成,使得紫砂泥先天就具有了制壶的优良性能。烧成后的紫砂壶质地成细砂粒状,表面较为光滑。
3.紫砂壶的工艺体系是什么?
自明代至今,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传承有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艺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体系
明代,时大彬等制壶大家已经懂得处理紫砂泥的独特方法,采集泥料、筛选、练泥,每一步都非常精细,对各种紫砂泥土的调配、烧成温度及各种细微变化和呈色都有完整系统的总结,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制壶经验。
制作体系
紫砂壶诞生于粗陶之中,运用独特的拍打成形和镶接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大约在明代中晚期,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已经十分完备,与现代工具基本一样,同时完善了手工艺中的拍打、抛光以及啄壶嘴、把等工艺。
烧成体系
紫砂壶最早是与粗陶混烧,后来为了不沾杂质,发明了采用匣钵装烧之法。现在对于紫砂壶的烧制,完全能够掌握窑内温度的高低,以及窑内烧成气氛的控制。因此各种紫砂泥质的茶壶在烧成后均能呈现出有最佳状态。
4.谁率先制成了紫砂壶档坯模型?
近代制壶名家王寅春率先制成了紫砂壶档坯还模型,进行了工艺史上的重大革新。
王寅春,祖籍镇江,曾拜金阿寿为师学艺。1920年,他定居上袁村,自产自销紫砂壶。他制作的水平壶做工精巧,坯体极薄,出水流畅,于是迅速在紫砂行业内声名鹊起。
王寅春的作品线条清晰,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个性鲜明,精湛的制作技艺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制作方器和筋囊货方面有相当高的水平,筋囊器口盖都能调换方向,严密合缝。他的代表作有亚明方壶、园条壶、六方菱花壶、六方抽脚壶、梅花周盘壶等。
王寅春也擅长制作光素器及杂件类,在每件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他的代表作品还有群花提梁壶、红串盖壶、倒把西施等。他是一位敬业而又非常勤奋的紫砂艺人,也曾做过一些仿古高档茶壶,如掇球壶、矮蛋包壶、仿古壶等。
紫砂壶史上的竹货高手是指谁?
紫砂壶史上的竹货高手是指民国时期的紫砂艺人冯桂林。他是从范大生、程寿珍,学徒满师后,在众多同窗中脱颖而出,先后在往裕泰、利永等陶器公司制壶。他受聘于不同的公司的印章也不同。熟知的“金鼎商标”印记及“立信”印章是在吴德盛时期,冯桂林能于俗中出新,最善于以竹入壶,竹货作品名盛一时,他的作品有竹根壶、四竹段、五竹壶等。四方竹段壶具是其成名作。壶身为方中带圆的半段竹筒,壶把在竹段中出枝,附生小枝及竹叶,壶盖也贴有小竹及竹叶,另外配有四小杯及碟,杯内施白釉。每只杯所贴竹叶方向不同,竹叶竹节竹枝处处都有鲜竹的神韵。
冯桂林的传世作品还有“福寿蟠桃壶”、“龙头玉环壶”“笠壶”,以及观音、佛像、三角蛤蟆等雕塑作品
5.紫砂壶史上父子“大生”指的是哪两位?
紫砂壶史上父子“大生”指的是范大生和范生大。
范生大,宜兴人,紫砂壶制壶名家,他所作的四方隐角竹顶壶,做工十分精细,壶身还有陈少亭书刻“扫雪开松径,疏泉过竹林”。
范大生,范生大之子,紫砂名家范鼎甫的徒弟。他所制作的紫砂壶风格浑厚,比如他的六瓣合菱壶,壶身上中下三组的如意菱花,菱纹交错,盖可转换匹配,技艺精巧,筋纹浑朴圆润。再如,“梅花树桩壶”,嘴、纽均以屈曲的枝干构成,上有浮雕梅花,壶中间开裂的树皮用仿真的手法制作而成,苍老的枝干,绽放的梅花,别有一番生机和情趣。
范生大与其子范大生同用一个印款“大生”,而且范大生的儿子也沿用“大生”印款。三代人均用大生印款数十年,故留下不少的“大生”作品。
6.清末最重要的紫砂艺人是谁?
黄玉麟,蜀山人,13岁时师从邵湘甫学习制陶,壶艺高超,善于制作掇球壶、供春壶、鱼化龙壶等。他是清末最重要的紫砂艺人,被誉为直追明末大家的紫砂艺人。
《宜兴县志》载,其所制之壶,“莹洁圆湛,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喜制jia山,得画家皴法,重峦叠嶂秒若天成,。。大富收藏,玉麟得观彝鼎及古陶器,艺日进,名亦益高,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思,积日月而成。”
他在制壶的艺术生涯中,吸收了传统青铜艺术和古陶器艺术的营养,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紫砂方斗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