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一直得到了爱好收藏朋友的青睐,不少人也会热衷于收藏古壶,但是因为这些古壶在市场上都是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有些不法商家看到其中的利益,而选择把新壶做旧,以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通常使用的做旧方法今天先不谈论,今天要讲的是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判断哪些是真的古壶,这里就需要充分的了解,这些古壶的历史背景了。
时代特征
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
例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据传壶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时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壶。其次,陈鸣远首开“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壶身特征
从壶身情形辨识。另一个辨识古壶的方法是,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如群所周知,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
现在我们常常可看到壶身上刻诗书的壶。其实,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后代名家效法延用。
根据以上两点可得到一个结论,即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落款特征
从落款的甲子年辨识真伪。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辨识作品真伪的一项利器。
古人相当重视甲子年表,且我国是以农立国,一提到今年是什么年时,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说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
出水孔特征
根据出水孔数辨识。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
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